退出!NBA球员又不打了,连续2次被耍啊,意大利男篮太难了
发布时间:2025-09-20 11:40:45 | 次浏览
意大利男篮备战2025年男篮欧锦赛的道路再遭重创,效力于NBA亚特兰大老鹰队的前锋维特·克雷伊奇突然宣布,将不会代表国家队参加今夏的集训及后续赛事,这已是两个月内第二位临阵退出的NBA球员,此前圣安东尼奥马刺的锋线新星多米尼克·巴洛也已通知篮协退出,连续两次在关键时刻被“放鸽子”,让意大利男篮的备战计划陷入混乱,主教练波泽科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。
意大利篮协于本周二正式收到了克雷伊奇经纪团队的通知,表示球员经过综合考量,决定今夏不休赛期不参与国家队赛事,理由是需要专注于NBA职业生涯的巩固与个人训练,这一决定令篮协措手不及,克雷伊奇虽非明星球员,但却是球队规划中重要的锋线轮换人选,他的退出不仅削弱了阵容深度,更打乱了战术部署。
这已是近期意大利男篮遭遇的第二次打击,就在今年四月,马刺队的年轻内线多米尼克·巴洛也以几乎相同的理由——希望专注于NBA发展和身体调整——告知篮协他将缺席今年的国家队任务,巴洛拥有意大利和美国双国籍,他的归化曾被意大利球迷寄予厚望,此次退出令人倍感失望。
连续两位NBA球员的退出,在意大利篮球界引起了巨大反响,许多球迷和媒体用“被耍了”来形容此刻的感受,认为球员们缺乏对国家队的尊重和承诺,篮协主席詹尼·佩特鲁奇在新闻发布会上难掩沮丧:“我们理解每位球员都有其职业考量,但连续且临时的退出确实对团队建设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,建立一支有竞争力的球队需要稳定性和彼此的信任。”
球员退出的背后,是NBA俱乐部与国家队之间日益加剧的利益博弈,对于克雷伊奇和巴洛这样的年轻球员而言,他们在NBA的地位尚未完全稳固,克雷伊奇上赛季在老鹰队并未进入稳定轮换,而巴洛则在发展联盟和NBA之间徘徊,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联盟中,夏季休赛期是他们提升技术、增强体能、争取新赛季合同的关键时期。
其背后往往有NBA球队管理层的“建议”或无形施压,俱乐部投资数百万美元在球员身上,自然希望他们能避免不必要的伤病风险,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俱乐部赛事中,国际篮联(FIBA)赛事与NBA赛季间隔短、强度大,受伤风险是俱乐部不愿承担的成本。
新一代球员对国家队荣誉感的认知也在变化,与老一辈球员视代表国家为最高荣耀不同,一些在NBA成长的国际球员更倾向于将个人职业发展置于首位,这种价值观的转变,使得“退出”国家队的决定变得更为常见。
对于主教练波泽科而言,这次连续退出无疑是雪上加霜,意大利男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阶段,传奇球员加里纳利等人逐渐老去,需要新生力量及时接班,原本巴洛和克雷伊奇正是新周期的重要拼图,他们的退出迫使波泽科必须重新挖掘本土联赛球员,或寻找其他归化选项。
战术体系也需推倒重来,波泽科为球队设计的部分战术是围绕这些具备NBA身体素质的前场球员展开的,他不得不调整策略,更依赖后场核心如斯皮苏、托努特,以及内线老将梅利,面对西班牙、法国、德国等拥有众多NBA球员的欧洲豪强,意大利男篮的账面实力已显落后。
更大的挑战在于团队凝聚力的构建,频繁的球员退出会影响更衣室氛围,动摇军心,其他征召入队的球员难免会思考:为何有人可以轻易退出,而我们却要为此付出额外努力?这种心态若蔓延开来,将彻底破坏大赛所需的团结精神。
意大利篮协正面临严峻考验,他们需要与NBA球员及其团队保持良好关系,不能因为此次事件而关上未来合作的大门,他们也必须展现出强硬态度,维护国家队的尊严和纪律性,或许需要建立更清晰的征召与退出机制,明确球员的权利与责任,避免类似“被耍”的局面再次发生。
归化球员是一把双刃剑,巴洛的案例表明,依赖双重国籍的NBA球员存在不确定性,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承诺强度,可能与本土成长的球员不同,篮协在未来选择归化对象时,或许需更全面地评估其为国家队效力的意愿和长期承诺。
归根结底,提升本土联赛人才培养质量才是长远之计,只有当意大利本土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球员,减少对个别NBA球员的依赖,国家队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。
意大利男篮的遭遇是整个欧洲篮球的缩影,在NBA全球影响力无远弗届的今天,如何平衡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利益,如何维系球员的国家荣誉感,是所有国家篮协都在面对的难题。
对于意大利男篮而言,今年的欧锦赛之路注定艰难,但挫折或许也能成为重生的起点,当星光黯淡之时,团队篮球、坚韧防守和永不放弃的蓝衣精神,将成为他们最可靠的武器,主教练波泽科和他的队员们,需要证明即使没有NBA球员,意大利篮球依然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光明的未来。